《21世纪》:您在宝洁已经工作了30年,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,您印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,从最初有想法一直到商品最终上市,大概要经过多长时间?具体的流程是怎样的?
布鲁斯·布朗:宝洁的的产品研发部员工大概有9000人,我一直都坚信创新是团队协作的结果。在我的职业生涯内,宝洁推出过许多创新的产品,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能力,是整个团队的能力。这个团队不单单指P&G研发部门,还包括市场部及其他部门同事的紧密合作。
在宝洁,所有的创新都是以消费者为本,我们的宗旨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,美化他们的生活。以一个婴儿纸尿布的项目为例,这个项目从开始到推出市场需要10年。通过跟消费者的交谈,我们得知婴儿对纸尿布会有一种特别的需求,但这种产品的问世需要一种突破性的技术来支持它。具体说来,纸尿布为了更好地吸水,一般会很厚,而这个突破性创新在于要把纸尿布做得非常薄,薄到像穿内裤一下这么舒服,这么轻盈。我们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研制出这个新的技术。
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洗发水的,我们需要对洗发水和护发素里的很多原材料做一个改动。就这个项目而言,从消费者那儿得到这个信息,到研发,再到最后推向市场,一共用了3年时间。这个项目是通过宝洁“开放性创新”的渠道完成的。
《21世纪》:最近几年,宝洁在创新方面有个很大的变化,就是限度的利用外部资源提供新点子。那既然你们已经有了这么强大的研发团队,为何还要寻求外部的支持?这两者间如何平衡?
布鲁斯·布朗:开放式创新其实对我们整体的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,无论是对外的合作还是内部本身的创新。就像你说的,我们也会去平衡我们自己内部的创新和开放式的创新。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,通过跟消费者交流获得信息后,我们通常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:针对这个创新的点子,利用外部的资源能不能够更快、更好的把这个问题解决?
有些时候由内部解决可能更快,成本更低;但有些问题的解决是外部更快,从性价比来说更便宜。我刚才也提到了,我们也会通过看外部看他们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快更好,也说过我们有200万的外脑资源可以利用,关键是“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式”。你知道有一些新的挑战或问题,我们内部可能没有这种资源和能力去做,那就会寻求那种开放式的创新。
8年前,宝洁开始谈“开放式创新”的时候,对公司内部的文化冲击也很大,特别是对研发部门。但现在,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了公司的新文化,大家习惯于把外部和内部的资源结合在一起,我们一直以这样的宗旨指导研发工作。
《21世纪》:在寻求外部支持的时候,你们会把一些点子公布在网站上,让所有人看到。这么做之后,你们会不会担心知识产权或一些新想法被竞争对手察觉?
布鲁斯·布朗:对我们来说,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当重要,这样才可以保证宝洁的创新能够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。就开放式创新而言,过去8年来我们没有遇到任何知识产权的问题,因为我们通常都与合作伙伴建立起双赢的关系——既想方设法地保护宝洁的知识产权,同时也保护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。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,合作伙伴就不会跟我们继续这种合作关系,也不会带着他们的技术来找我们。